联系我们
0757-82259841
联系邮箱:fieet0325@163.com
联系地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远东路56号7楼
-
佛山环境与能源
研究院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氢能设施与工程分会 -
佛山节能
低碳研究 -
中国城市燃气
氢能发展创新联盟 -
氢标中心
环能院为您带来氢能政策资讯。(更新范围为2025年7月1日至2025年7月31日)
7月1日,咸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咸阳市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称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支持人工智能、光子等产业加快发展,启动建设光子科技陕西实验室咸阳基地,推动氢能“制储输加用”全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
链接:https://gxw.xianyang.gov.cn/xwzx/tzgg/202507/t20250701_1983078.html
7月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称充分发挥四川省可再生能源和装备制造优势,推动氢能“制储运用”一体化发展。开展电解水制氢、光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等成套设备研制,鼓励加大研发投入,降低制氢成本。开展固态、深冷高压、有机液体等储运装备研制,着力构建高可靠、低成本储运体系。推动氢燃料电池、氢能重卡、氢能轨道交通等产品研发,加快商业化应用进程。
链接:https://www.sc.gov.cn/10462/zfwjts/2025/7/3/25a749c9b1e14f3da6396e9482d92ce6.shtml
7月3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广州市新能源汽车数据接入市级监测平台的补充通知,接入数据对象为在广州市完成备案并开展经营活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企业和加氢站运营企业。接入数据范围:氢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在静态信息接入之日起转发实时信息。同时须补发自上牌之日至静态信息接入日之间的历史数据,确保数据完整无遗漏。加氢站:加氢站在自静态信息接入之日起转发实时信息。同时须补发自投入运营之日至静态信息接入之日期间的历史数据,确保数据完整无遗漏。
链接:https://fgw.gz.gov.cn/tzgg/content/post_10339584.html
7月3日,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2025年度第一批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财政资金审计结果的公示,称根据审计结果,认定12家企业获批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财政资金共计1778.2万元,其中市级资金889.1万元。申报类型包括加氢站运营补贴、培育氢能龙头企业奖励、氢燃料电池汽车、叉车和船舶应用奖励。
链接:https://jxj.wuhan.gov.cn/xwzx_9/tztg/202507/t20250704_2605649.html
7月4日,嘉善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嘉善县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第三年度中央补助资金公示,称嘉善县共有20辆氢燃料电池重型货车、2家加氢站纳入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工作,补贴金额总计743.2万元。其中,20辆氢燃料电池重型货车补助拨付单位为嘉善聚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拨付金额612.26万元。2家加氢站补助拨付单位为嘉善县中国石化经营有限公司,拨付金额130.94万元。
链接:https://www.jiashan.gov.cn/art/2025/7/4/art_1229373860_5541579.html
7月4日,武汉发改局发布关于《武汉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称力争到2027年将武汉市打造成为氢能产业创新研发、装备制造、示范应用协同发展引领区,形成全国重要的氢能装备中心、重要氢能 枢纽城市。同时,创建6个省级及以上氢能产业创新平台,突破氢能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5项,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电解槽、电堆、液态储氢、掺氢/氨燃烧等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6项以上国家示范产业标准和规范,氢燃料电池及汽车研发与应用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打造沿三环线、四环线加氢环线,全市建成加氢站20座。推动氢能在交通、工业、能源等多领域应用,燃料电池汽车突破2500辆。
链接:https://fgw.wuhan.gov.cn/zfxxgk/zfxxgk_4/qtzdgk/jcygk/yjzj/202507/t20250704_2605796.html
7月4日,坪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圳市坪山区落实“双碳”战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示范应用,打造热电联供应用场景,鼓励在数据中心、工商业园区、绿色建筑、无人机等应用场景布局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试点。支持氢燃料电池及相关技术在工程环卫、长途运输领域示范应用,鼓励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冷链配送物流车、牵引车、垃圾转运车、氢能动力无人机、氢燃料电池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HVTOL)等技术装备研发及推广应用。
链接:https://www.szpsq.gov.cn/zwgk/gfxwj/qgfxwj/content/post_12264577.html
7月8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称对于数据接入国家、省、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相关信息化平台的轻型氢燃料电池车辆(总质量小于4.5吨)、中型氢燃料电池车辆(总质量4.5吨及以上,小于12吨)、重型氢燃料电池车辆(总质量12吨及以上),在每个自然年内行驶里程最高按0.5元/公里、1.0元/公里、2.5元/公里予以运营补贴,不足1公里的按1公里计算。上述三种车型每年每车最高补贴额分别为2万元、4万元、10万元。
链接:https://fgw.gz.gov.cn/gkmlpt/content/10/10346/post_10346506.html#480
7月8日,察右中旗人民政府发布察右中旗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实施方案,称以“设备更新+链式突破”为双核驱动,聚焦风电、光伏、储能、氢能装备三大主攻方向谋划项目。打造“风光氢储+高端制造”一体装备集群。实现可再生能源与制氢的一体化发展,确保绿氢生产的稳定供应。未来,随着输氢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有望进一步扩大绿氢产能,成为京津冀等地区的重要氢能供应基地。
链接:https://www.cyzq.gov.cn/zdjsxm/1842907.html
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3部门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称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鼓励参与绿证绿电交易,探索氢电耦合开发利用模式。推动园区积极利用生物质能、核能、光热、地热、工业余热等热能资源,实现供热系统清洁低碳化。探索氢能、生物质等替代化石燃料和原料。优化园区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氢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
链接:https://www.miit.gov.cn/jgsj/jns/wjfb/art/2025/art_2b9abf47dab14e9cad0f0ee1c1b3ec8c.html
7月9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推动绿电直连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称重点支持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有色金属(包括稀贵金属)、数据中心、氢能、磷化工、有机硅、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 等行业符合国家和省级产业政策的新建项目,以及延链补链强链环 节新增项目,优先支持负荷调节能力较强的产业项目。
链接:https://yndrc.yn.gov.cn/html/2025/qitawenjian_0709/22323.html
7月9日,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6部门关于印发《湖州市汽车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称加氢站建设应当符合规划要求。发展改革委应会同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按照全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浙江省加氢站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编制加氢站专项规划,也可根据需要结合燃气专项规划进行编制,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的多规协同。加氢站专项规划报批程序同燃气专项规划。
链接:https://jsj.huzhou.gov.cn/col/col1229210065/art/2025/art_1d51c91d0b2eed28d65adebc68e37f7f.html
7月9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开展2025年度成都市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项目(第一批)申报工作的通知,称成都市坚持“政府引导、场景示范、市场运作、自愿参与”的原则,以“揭榜挂帅”方式稳步推进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推广工作,2025年分两批次推广1000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其中第一批推广500辆。其中,燃料电池客车示范应用40辆,燃料电池货车示范应用1200辆,燃料电池货车示范应用II260辆。
链接:https://cdjx.chengdu.gov.cn/cdsjxw/c132806/2025-07/09/content_12d238b274df46b1b467de4ebeda2259.shtml
7月9日,工信部公开征集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称拟强制修订标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代替标准GB/T 24549-2020,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
链接:https://wap.miit.gov.cn/gzcy/yjzj/art/2025/art_c8b3f214f9974e87949a6566d3f53d5d.html
7月9日,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称氢气应用方面,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及市属国有企业新购或更换公务 用车时选用氢燃料电池车辆。鼓励在市政环卫、冷链物流、综合货 运等领域逐步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车辆。对氢能车辆在六盘水市范 围内高速公路通行费用,按照发票面额10%予以补助,单车每年不 超过0.5万元;积极争取省级对通过省内高速公路的氢能车辆减免通行费。
链接:https://www.gzlps.gov.cn/zwgk/zfxxgkzl/fdzdgknr/zcwj/szfwj_5666042/lpsfbf/202507/t20250709_88260972.html
7月11日,广东省能源局关于能源领域氢能试点推荐上报项目的公示,称共包括7个氢能项目,分别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垃圾资源化项目、长距离低成本高效气态运氢示范、广东中科建成低温储运装备制造项目、兆瓦级长周期光伏-液氢耦合综合能源利用示范、佛山南海全国首座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项目、南海区氢能区域试点、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低碳转型试点。
链接:https://drc.gd.gov.cn/snyj/tzgg/content/post_4743159.html
7月11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称推动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拓展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应用场景。持续推进氢能港口建设。完善充(换)电站、加氢站、岸电!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积极引进电动、氢动力、混合动力等新能源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及示范运营项目。
链接:http://www.qingdao.gov.cn/zwgk/zdgk/zfhy/zfhy111/20250703ydsxjd/202508/t20250801_9951931.shtml
7月15日,贵州六枝特区发布六枝特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称以六枝经济开发区路喜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氢能、锂电新能源、新型能源化工、现代物流等产业。大力发展氢能源产业。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大型氢能企业及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的合作,加快建设氢能制取与综合应用技术研发平台,积极探索煤制氢、煤层气制氢、天然气制氢等技术工艺,推动氢能源制取产业发展、加氢综合能源站、氢能分布式能源等示范应用。六枝依托氢能产业基础优势,积极融入六盘水“氢走廊”,在全市氢能产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
链接:https://www.liuzhi.gov.cn/newsite/zwdt_5753277/gsgg_5753281/202507/t20250715_88290379.htm
7月15日,重庆市公开征求对《重庆市2025年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称2025年1月1日起,对纳入全市整体规划并建成运行的加氢站,按建设实际投资(不含土地成本)的30%对加氢站投资主体进行补贴,单站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给予加氢站运营补贴。2025年1月1日起,延续给予加氢站运营补贴,对氢气终端销售价格不高于25元/千克的加氢站,按照年度累计加氢量,给予30元/千克、单站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运营补贴。给予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奖励。对2025年内销售量达50辆及以上的 氢燃料电池汽车全新车型,每款车型给予一次性新产品开发奖励200万元,单个企业年度奖励额度最高不超过600万元。
链接:https://jjxxw.cq.gov.cn/hdjl_213/yjzj/detail.html?id=6625
7月18日,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促进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运行扶持办法的通知,称加氢站建设补贴标准:申请补贴的加氢站须完成规划报建手续、经南海区加氢站专家组验收通过,并获得气瓶充装许可证和加氢站经营许可证。同时,加氢站须在运营承诺期内,配合定期核查,保持加氢站处于正常运营状态,加氢站压缩机、储氢容器、加氢机以及站控系统设备在线时长在90%以上,加氢站实际日均储氢量超过固定储氢能力的30%。加氢运营扶持标准:2025年度,对于加氢价格符合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政策要求的加氢站,按18元/kg补贴单价标准上限给予运营企业加氢补贴。2025年度,为加快推动多种商业化场景应用,解决车辆加氢不便问题,对具有自营业务,同时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并完成审批流程的自用撬装式加氢装置,按10元/kg补贴单价标准上限给予运营企业加氢补贴。
链接:https://www.nanhai.gov.cn/gkmlpt/content/6/6646/post_6646374.html#1975
7月17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的通知,称积极发展氢能,推进工业副产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模式,探索绿氢、绿氨等未来能源应用方式,推进“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开发利用,建立“电、热、冷、汽、氢”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系统,持续推进园区用能低碳化。因地制宜发展锂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能、飞轮等先进储能技术。探索风光+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模式。
链接:http://fgw.shandong.gov.cn/art/2025/7/17/art_306787_75483.html
7月18日,德庆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庆县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称稳妥有序推进华海能源德庆工业园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推动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到2025年,天然气发电装机总容量达240MW。大力推广内河LNG动力及电动船舶、氢能源等新能源船舶应用。到2025年西江能源LNG加注站建成运行,中海油悦城LNG加注站建设有序推进。
链接:https://www.gddq.gov.cn/xxgk/zqdqxrmzfbgs/content/post_3138521.html
7月21日,广州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广州市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广州开发区广州市黄埔区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与节能环保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称大力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域和市场主体开展加氢站示范建设,提升加氢保障能力。在本政策有效期内,设置过渡期支持工业用地建设的加氢站提供加氢服务;过渡期后,支持相关加氢站建设用地“工转商”。支持氢能产业重大项目通过市场化方式牵头推广其生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等产品,形成氢燃料电池车辆示范运营效应。
链接:https://www.gz.gov.cn/gfxwj/qjgfxwj/hpq/qbm/content/mpost_10364128.html
7月23日,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南昌市关于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方案的通知,称加大企业招引力度,瞄准整车企业和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节能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汽车制造设备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开展强链延链补链行动。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全市科学布局、全景可视的“充电一张网”。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鼓励企业开展加氢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链接:https://www.nc.gov.cn/ncszf/gfxwj/202507/5a216864deaa4c4ba0bb02f829f10d58.shtml
7月24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开征求2025年能源领域拟立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意见的通知,称涉及氢能标准项目有10项,其中标准制定有9项,标准修订有1项。完成年限均在2027年。氢能制定标准项目分别是:风光生物质制绿色氢氨醇系统规划设计导则、氢能承压设备密封技术规范、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工程后评价规程、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工程竣工图文件编制规程、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工程碳足迹核算技术规范、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电氢转换系统性能测试方法、阻氢涂层抗氢渗透性能测试电化学法、输氢管道安全规范;氢能修订标准项目为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6部分:水处理和制(供)氢设备及系统。
链接:https://www.nea.gov.cn/20250727/7b39eb2adc5a488fa0b74645e889f8d6/c.html
7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称《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中有15项领域中涉及氢能产业,分别是绿色船舶制造(不含造船厂建设)、工艺改进和流程优化、废气回收利用装备制造、废气回收利用、生物质能利用装备制造、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装备制造、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工程建设和运营、充电、换电和加气等设施建设和运营、城乡客运系统建设和运营、绿色民航、绿色船舶贸易、废气回收利用装备贸易、生物质能利用装备贸易、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装备贸易。
链接: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5790512/index.html
7月28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示北京市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2025年本)的通知,称氢能技术产品包括基于甲醇重整制氢的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适用范围:基站电源、应急电源、氢能设施与增程电源、离网式热电联供等场景。
链接:https://fgw.beijing.gov.cn/fgwzwgk/2024zcwj/bwqtwj/202507/t20250728_4160510.htm
7月31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征集先进装备、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领域重大科技攻关需求的通知,称征集内容包括清洁能源领域。重点围绕先进核能、晶硅光伏、先进储能、绿色氢能和新型电力系统等方向征集重大科技攻关需求。要求成都市科技局每个领域限推荐5项,其余市(州)科技局每个领域限推荐1项;省直部门每个领域限推荐1项,省级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每个领域限推荐1项;中央在川高校(科研院所)、省属高校(科研院所)每个领域限推荐1项;两院院士每个领域限推荐1项。
链接:https://kjt.sc.gov.cn/kjt/gstz/2025/7/31/54b1b58ffda344dfb8cdfdab0932d533.shtml
注:信息是依据网络资源进行整理的,可能存在缺失。